手机版

宋朝文化有什么特点?宋朝的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时间:2023-08-09 编辑:有一个姑娘 浏览:0

  宋朝文化有什么特点?宋朝的文化包括哪些方面?宋朝文化是中国文化历史中的丰盛时期,理学、文学、史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硕果累累,为筛选官员而建立的科举考试推进了教育制度的发展,印刷品的广泛流传促进了文学的交流与对艺术的鉴赏,景德镇瓷器的高度繁荣,与唐朝不同,一般的官员都具有学者、诗人、画家、政治家的特质,喜爱字画,善于诗词,收藏古董。一般百姓钟爱戏曲,酒家林立菜式繁多,市场充斥衣服鞋物。image.png

  一、《清明上河图》中的宋朝

  蒙古占领中土建立元王朝之后,西方探险家马可·波罗来到江南杭州,在忽必烈面前大赞杭州的富裕程度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而事实上,当时的杭州已经遭受过蒙古铁骑的洗礼,早不复宋朝时期的风采,可想而知宋朝城市化发展的程度。

  北宋时期,宋朝的经济发展就已经让人惊叹,流传千年的一幅《清明上河图》足以证明昔日的繁华。

  汴梁河畔,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远远望去,岸边还有一排排纤夫拉着巨大的船只通过高高的拱桥。船上的船夫看起来手忙脚乱,有的甚至站到了船篷上,一些船夫手持竹竿,有的插在水里助推,有的在桥洞内壁撑着,就为了使船顺利通过桥洞。不一会儿,船到了固定码头,立刻有接应的伙计,将货物搬上岸,然后用车推到集市上。许多游客站在桥上向下张望,嘻嘻哈哈,街上是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街道两旁有很多摊贩,日常所需在摊贩哪里都可以买到。

  一位牙婆正指挥着几个伙计把购置好的,用来为官家祭祀用的香火和贡品搬上车,同时还不忘了摆出笑脸,跟摊位上的老板打趣,顺便讲讲折扣问题,或者要个额外赠品,手里晃着交子纸币,意思是给价合理,可一次付清款项。几名少妇在伞摊旁,跟老板议价,琢磨着团购竹伞。算命的先生四处张望,看看有没有什么人能光顾。无论是桥上还是桥下,都是一派繁忙、热闹、紧张的场面,这一瞬间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定格在了历史的帘幕上,也进入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

  一幅画,仕、农、商、医、卜、僧、道、吏、妇、童、篙师、纤夫等814人;驴、马、牛、骆驼等60多匹牲畜;货船、小舟、船舫28艘;店铺林立,酒店、茶馆、点心铺等百肆杂陈;楼宇房屋30余栋;赶集、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数十个场面;城楼、河港密集,桥梁自不在话下。全画虽是汴京河畔一段生活场面的描写,却活脱脱是整个北宋王朝的写照。如果说《梦溪笔谈》用它的内涵诠释了宋代的科学文化,而《清明上河图》就是宋代的社会文化最真实的写照,宋代的富裕和繁荣由此可见一斑。

  二、宋朝的财政收入

  《清明上河图》也许单只一个场面,不足以说服人心,那么就用最鲜明的数据来比较。据后世学者统计,北宋的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中后期的普通年份也有8000多万贯,而南宋偏安江南一隅,其财政年收入也高达10000万贯。再看明代万历年间,张居正力图改革后,国家年收入在400万两,最高不过1000万两。按照白银和贯文的兑换方法,1两白银约等于1贯铜钱。也就是说,明代的财政年收入不及北宋的十分之一,更不及南宋的七分之一。

  就算是对英国极为不屑的清王朝,咸丰年间的财政年收入达3000万到4000万两,这个数目远远少于宋代。或许用割地赔款来形容更加贴切,清末签订的最为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需要赔款本息共计98亿两,分39年偿还,这些钱需要清朝40年的财政收入,宋王朝用6年就能够偿还。

  古来财政收入大多取自于民,明代末年几次大举增税和征收才收到这些钱,但是宋王朝却几乎不用提高税收,就能达到明朝十倍的水平。《水浒传》虽是讲宋朝民间起义的,108个梁山好汉,没有一个是吃不饱饭而上梁山,这也证明,宋代普通百姓生活过得并不特别糟糕。

  当来自西方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的商人马可·波罗来到杭州,当时的杭州经历了宋元交替一役,已经大不如以前光彩,但仍叫马可·波罗眼花缭乱,不知身处是天上还是人间。回到老家之后,直呼东方遍地是黄金。

  三、宋朝商业发达

  在宋代,朝廷有个奇怪的规矩,每当一个地方出了天灾人祸,百姓难以生存的时候,政府就在那里大量募兵,看来是宁肯掏腰包喂饱百姓的肚皮,也不能让一个人成为流民,这也正是宋朝农民起义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士兵大多吃饱穿暖,供奉也不少。庆历年间宋军总人数竟然达到了125万,难怪前有范仲淹的军队改革,后有王安石的保甲法。

  另外,宋代的外贸也特别发达,泉州一代的大港口,每年出货量惊人,也为财政收入添了狠狠的一笔。如此富有且毫无争议的年代,打造出《清明上河图》的情景,应当不足为奇。

  值得一说的是,宋代民间买卖之所以如此兴盛,商业如此发达,一方面归功于商人的运作和政府支持,另一方面也要归功于许多市井间的"二道贩子"。宋代的"二道贩子"到底是什么人呢?便是最为人所不齿的"市侩"。"市侩"被现代人用来骂人,其实它的原意是买卖中介,相当于现在的经纪人、代理商、公证人。"市侩"又叫牙侩、牙人,"牙"就是交互的意思,前文里讲的牙婆,就是牙人的一种。

  宋朝对待商人的态度很好,可是与商人几乎从事相同职业的市侩、牙人们,却被众多人所厌弃。民间的俗语常言:"大凡求利,莫难于商贾,莫易于牙侩。"就连王安石在《寄曾子固》的诗里也说:"思君挟谦璞,愿焦无良侩。"他以奇璞与良侩比喻曾巩的怀才不遇,可见当时人们把"市侩"、"奇璞"当做社会最下层的"无良"者。但他们最让人看不起的不在于他们倒腾东西,而在于他们什么都买,包括人在内。他们贩卖人口,包括苦力、长工或是女子。而所卖的女人常常是拐骗来的,有的被卖去做仆女,但绝大多数卖到了青楼。

  虽然市侩和奇璞的社会地位不高,但他们确实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命脉。他们与商贾从事的工作几乎一样。有人道商贾要四处奔波,以大资本赚小利,风险莫测;牙侩却稳坐一地,不管商贾是盈是亏,他都有佣金可取。其实,市侩也一样要奔波,而且更加辛苦,只要人们能想到的东西,只要告知一下市侩,多出一点钱,肯定能得到。

  市侩是民间经济的"交通要道",可以说市侩在宋代从事的是高级经济活动,作为社会流通的润滑剂而存在着。国家的财产既然来自于民,市侩少不了要摊到一大份税,所以他们也是强有力的纳税人。

  因为有了诸如商人、摊贩、牙侩、农民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纳税人存在,国家的财政比较稳定且丰厚已是必然。北宋尚且如此,南宋当然也是紧随其后。唐代李华的《杭州刺史厅壁记》中有记载,他形容杭州"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家",然而杭州真正实现了"开肆三万家"还是在南宋。所谓"临安开肆三万家",指的便是杭州了。

  临安城就是杭州城,北宋以前的杭州商业街区就是今天人们看到的官巷口至羊坝头一带,但是南宋时就沿着御用街道分别形成了北、中、南三个商业街区。100多家大店铺林立,宋代社会学家灌圃耐得翁在《都城纪胜·市井》里讲道:珠玉珍异、花果时新、山珍海味、奇器美陶、丝绸绢缎,凡是人们想要买的东西,几乎都可以在临安找到。按照耐得翁对杭州的形容,再比照《清明上河图》中所描述的北宋汴梁河畔情景,回想起那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形容,简直要抚掌称妙了。北宋、南宋一前一后,江山剧变,都城却惊人地相似,而且惊人的富裕,能不叫人奇哉?

  结语

  宋朝的经济飞速发展,得益于宋朝统治者建立的完善的经济制度,是宋朝统治者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结果。宋朝的市场管理制度堪称中国古代市场管理制度之典范,造就了一个空间繁荣的经济王朝。

声明: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