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毛狮王谢逊历史真有此人吗?金毛狮王谢逊什么样?
金毛狮王谢逊历史真有此人吗?金毛狮王谢逊什么样?金庸小说中塑造了无数经典侠客,但无论是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郭靖,还是笑傲江湖快意人生的令狐冲,都并未跳脱经典东方侠客形象。然而数百个性格各异、栩栩如生的角色绝不局限于此,金庸作品其实博采众家之长,不仅集中华传统文化之大成,同时也颇受西方悲剧神话以及小说技法影响,才造就了一部部雅俗共赏的经典佳作。
金庸先生曾经提过,他的小说在武功方面是不尽可能的,然而他尽力做到人性的可能。若读者抛去精彩眩目的武打场景,细细体味便可发现,武打小说也可做到触动人心的人性渲染。金庸先生对人性的渲染,体现在对人物的品性处理上,在金庸的小说里没极端的好与坏,好坏相渗才是人性本然。
当然这话说来像抽象的说教,然而品味一下金庸笔下的一个个可爱的恶人就会知道此话真意。
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金毛狮王”谢逊。
从全书的线索来看,不管明写还是暗写,一直都没有离开金毛狮王。
狮王谢逊从第五回和屠龙刀同时出现,十年后自己孤守冰火岛。虽然他想远离江湖,可是因为屠龙刀,使得江湖中人始终忘不了谢逊这个存在。然后辗转灵蛇岛,终归少室山。少林寺屠狮会,谢逊和成昆恩怨了结,谢逊自废武功,虔诚忏悔以前所造恶业,得到了仇家的原谅,最后跟着三渡去向清净佛门,全剧也结束了。
可以说谢逊拉起了《倚天屠龙记》全书的情节,从屠龙刀失踪到寻找屠龙刀到屠龙刀复出,都紧紧的和谢逊联系在一起,更不用说张翠山之死和张无忌的坎坷经历。
就读这角度,似乎没有谢逊就没有全书情节的发展与高潮。谢逊的经历也衬托出全书的感情基调,被师傅灭门而由此引来的疯狂和武林的混乱与血腥,从一个人的悲剧变成整个武林的悲剧。沉重的不单是生命,更是一种情感,一份被撕裂的师生之情和男人之义。“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悲悯”是《倚天屠龙记》全书的核心!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谢逊杀人无数其中不乏空见这样的得道高僧。谢狮王最后活了下来让很多人不解,要知道在金庸另一部巨著《天龙八部》中的萧峰一生坦荡而且侠义心肠,最后却是死了。
对于谢逊不死,个人一开始也是有疑惑,后来渐渐地也觉得合情合理。
倘若是在世俗的法律之下,谢逊必死。但书中,背景显然不是世俗法律,而是江湖。江湖意味着什么?这些人守得是江湖规矩,哪会理朝廷律法。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这就是江湖人心中的道德信条。谢逊疯狂地想要找成昆报仇,是符合那个环境的观念和规则的。同样,萧峰最后跳崖自尽,守得也不是世俗法律。
当然了,世俗也并非不是谢逊的挡箭牌。绝对的实力才是王道,江湖更是如此。当时的武林中武当、少林、明教明摆着是给谢逊做保,周芷没有支声,峨嵋派便算是中立,剩下的门派,人众虽多,但并无什么佼佼者能与张无忌等人抗衡。一比较,这般的实力悬殊,他们哪还敢作怪,心里有一万个不服气也得忍着。
所以,谢逊不死其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敢说没有受金庸老先生偏爱的缘故,但更多的是在小说里,谢逊不死本来就可以是自然可然的事。
过去笔者曾评论说谢逊是英雄,但此说被很多读者所不认同。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雄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远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当初满心满怀只写着“复仇”二字的谢逊只让江湖人只见到了他的恶,这种恶在谢逊让空见大师命丧自己拳下之时开始消散:与张翠山对掌,心中的积怨已少了几分;与仇敌成昆相见,他却放弃了杀之而后快的想法。对于是否是英雄,谢逊本人或许并不关心。
人的一切都是为着不确定的东西而努力着。等有了结果时,结果往往与初衷已大相径庭。就像谢逊为复仇,从滥杀、夺刀到放逐、参悟直至最后的宽容、皈依。人的一生也许就是这样一个不断了解、不断参透的过程。时间是味良药,它能帮助你看清一切。
谢逊穷其一生的感悟,让义子张无忌和如今的我辈受用无穷!
声明: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