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湘西赶尸人真实存在吗?揭秘湘西赶尸人的工作原理!

时间:2023-10-07 编辑:小杨带你看世界❀ 浏览:0

  林正英的僵尸片相信大家都看过。电影中赶尸又称移灵,指将客死异乡的人的尸体带回家乡,让他们入土为安。那么湘西赶尸人真实存在吗?揭秘湘西赶尸人的工作原理!下面和怪柴网小编一起来看看相关内容。

  赶尸发源于湘西古辰州沅陵、泸溪、辰溪、溆浦一带,所以称之为“湘西赶尸”。

  赶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蚩尤时期。蚩尤带兵与敌对部族厮杀,死伤无数,不想让兄弟们客死他乡。于是军师在一阵默念咒语、祷告神灵后,默念咒语,原本躺在地上的尸体一下子全都站了起来,跟在蚩尤高擎的“符节”,一路回到了家乡。

  随着历史的发展,到了明朝嘉靖年间,湘西土司带领着湘西人为了保家卫国,加入了在东南沿海的抗倭行动。在江泾战役中消灭倭寇1900余人而大获全胜,被称为东南第一战功。参战的大部分湘西汉子战死沙场。为了让死去的英雄魂归故里,赶尸匠千里赶尸。

image.png

  历史到了清朝中期,没有大的战乱,却有自然灾害和移民潮,湖广填四川,大批湖南人移民到四川,因各种原因客死四川的湖南移民,他们的尸体运需要送回家乡。当时的交通主要是水路,但水路漩涡暗礁密布,翻船沉船时而有之,所以船主忌讳,是不愿意搭载尸体的。因而不得不请赶尸匠来操办。相传,到了抗战期间,重庆打铜街一个住家屋檐下,在门框上还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代办运尸还湘"。

  “湘西赶尸”的真实性是肯定的,历史的原因,或因为战乱,或因交通闭塞,一切根源还是中国人刻骨子里的落叶归根的思想。

  “赶尸”的起源传说

  眷恋故土是人之常情,特别是人到老年此情更甚。对客死他乡的人来说,入葬到故乡祖坟便是生前最后的愿望。然而,在古代湘西,地方贫瘠,交通不便,外出的湘西人或来湘西的外乡人因战争等原因失去了生命,如果想运尸还乡,除了经济耗费巨大之外,路途遥远崎岖也会给亡者回家之路带来重重困难。于是,便出现了一种经济而神秘的办法——“赶尸”。

  在传说中,赶尸人是一个身穿道袍的法师,无论尸体数量有多少,都由他一人赶。法师不在尸后,而在尸前带路,不打灯笼,手中摇着一个摄魂铃,一面走一面敲锣,使夜行人避开,有狗的人家把狗关起来。尸体在一个以上时,即用草绳把他们联系起来,每隔六七尺一个。夜里行走时,尸体都带着高筒毡帽,额上压着几张画着符的黄纸,垂在脸上。

  “赶尸”路上,还会有神秘莫测的“死尸客店”。这种店只住死尸和赶尸匠,一般人是不住的。它的大门一年到头都开着,因为两扇大门板后面,就是尸体停歇之处,尸体都在门板后面整齐地倚墙而立。赶尸匠赶着尸体,天亮前就得到达“死尸客店”,等到夜晚再悄然离去。遇上大雨天不好走,就在店里停上几天几夜。

  据说“赶尸”还有“三赶,三不赶”。

  三赶是指:凡被砍头的(须将其身首缝合在一起)、受绞刑的、站笼站死的这三种可以赶。理由是,他们都是被迫死的,死得不服气,既思念家乡又惦念亲人,可用法术将其魂魄勾来,以符咒镇于各自尸体之内,再用法术驱赶他们爬山越岭,甚至上船过水地返回故里。

  三不赶是指:凡病死的、投河上吊而亡的、雷打火烧肢体不全的不赶。坊间传闻说,病死的因魂魄已被阎王勾去,其魂魄难以用法术从鬼门关那里召回来;而投河上吊的魂魄是被缠去了,而且有可能正在交接,若把新魂魄招来,旧亡魂无以替代岂不影响旧魂灵的投生?而遭雷击死亡的人,属于罪孽深重者,被烧死者,皮肉不全,此两类尸也不能赶。

  揭开“赶尸”的谜团

  那么赶尸匠是如何把尸体赶回家的呢?关于“赶尸”的行为,只是在解放前有所听闻,据湘西一些老人说,这种事外人难得一见,并不是他们不让人看,而是沒人敢看。

  但是,通过“赶尸”让死人站起来行走,听起来实在太不可思议。多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各界人士都在破译这种神秘现象,大概有这么几种说法:

  一种是“背尸说”。认为“赶尸”其实只是障眼法,赶尸者实际上是轮流背着尸体赶路,借着夜色和宽袍大袖的掩护,故弄玄虚。那时候,绝大部分人营养不足,体重不像现代人超标,由两三位赶尸人轮流背着死者回家,不失为一种省力和经济的办法。由于“赶尸”只在晚上进行,古时晚上灯火稀少,沿途的人家又因为知道赶尸人要经过而感到害怕都极力躲避,也就难发现其中真相,还以为是尸体自己在行走。

  二是“尸解说”。赶尸人将尸体分尸,留下头颅和四肢,重量便大大减轻了。然后,在残肢上喷特制药水,防止尸体腐烂。一个人背上残肢,套在又大又长的黑袍里,头戴大草帽,覆盖住整个头部和面部。另一个人则扮成“赶尸术士”在前面扔黄纸,摇铃铛,给背尸人指引方向。两人还故意造出恐怖气氛使人不敢接近。

  到目的地前,赶尸人会事先通知死者家属准备好衣衾棺材,等“死人”一到,立刻将尸体的残肢拼起来,躯干用它物填充,再将寿衣帽寿鞋给死人穿戴齐备,装进棺材。这种入殓过程,全由赶尸人承担,不允许旁人观看评说,说是在这些关键时刻,生人一接近尸体,便会有“惊尸”的危险。入殓过程也选在三更半夜,待死者装殓完毕后,其家属才去认领。此时家属早已泣不成声,再加上赶尸人一番花言巧语,说死者经过长途跋涉、急需安息等等,谁还会怀疑它是骗局呢?

  三是物理解释。曾有一家台湾电子媒体做了一期清明特刊,用图解详细分析了“赶尸”与“僵尸”之间的奥秘。他们分析说,人死后会立即僵硬,称之为“尸僵状态”,但48小时后,肌体就会恢复一些柔软,然后再重新发硬。但此时较大的关节,例如髋关节,在外力作用下,还是能有小幅活动的,这就是死人行走的物理条件之一。

  之后,赶尸人会把尸体排好队(必须是两具以上),伸直尸体前臂与地面平行,然后用细长的竹竿固定手臂,尸体就形成了一个架子,不会翻倒。此时只要用绳子拉第一具尸体,所有尸体都会像提线木偶一样,歪斜着腿一起走起来,但事实上就是“拖”着走而已。

  对于这些解释,很多研究“赶尸”的专家认为,“尸解说”的可能性最大,其次是“背尸”。

  “赶尸”的消失

  有人也问,“赶尸”这种行业为什么只有湘西有,而在外地就没有听说呢?大致有如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其它地方没有给赶尸人歇脚的旅店。

  其次,夜行的路人不知道听见锣声要避开,如果涌上来看热闹的话,可能会被吓坏或者会看破其中的机巧。

  第三,很多乡村是不准外来尸体入村的,而湘西的许多村落大路是在村外绕行的,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第四,外地居民不懂“赶尸”的情况,没办法请他们一听见锣声就把狗关起来,赶尸人和尸体可能会被狗咬伤咬坏。而在古时的湘西,就没有这些障碍。

  不过,这种神秘的“赶尸”活动,如今已经消失得差不多了。可能与以下三方面的因素有关:

  一是民国之后,随着科技发展和交通情况的变化,出现了现代公路和汽车,水路也有了汽船,运载尸体可由这些交通工具来完成。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乡土观念也逐渐淡化,尸体大多就地就安葬了。

  二是解放后,除了要大力破除迷信活动之外,还要防范和阻止利用“赶尸”来掩盖敌特活动和走私等不法行为。因此,对这类活动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很大。

  三是“赶尸”这一行当是靠师徒关系传递下来的,随着业务的减少到最后凋敝,便无人再学,这一行当也必然会断绝。

  这里说句题外话,想做赶尸匠的徒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必须符合三个基本条件:胆大、体壮、长得丑。

  具备这些基本条件后,还要参加测试,共分成三关:

  一是先让候选者眼望当空的太阳,然后旋转,接着突然停下,来分辨东西南北。若行,就说明候选者夜晚能分清方向。

  二是要候选者找东西、挑担子,看其体力能否承担。

  最后,赶尸匠会将一片桐树叶放在深山的坟堆中,黑夜里让候选人单独去取回来,过了此关,说明有胜任赶尸匠的胆量。

  以上三关都能通过,方可拜师当学徒。

  如今,类似“赶尸”的这类神秘活动已经不复存在。由于能看到的人不多,一经渲染,便产生了放大作用和传递效应,是真是假便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有了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一个似乎值得去不断探究的谜。

声明: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