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种常见的诈骗陷进 大学生求职如何预防诈骗
8种常见的诈骗陷进 大学生求职如何预防诈骗?大学生求职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许多诈骗陷阱也等待着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本文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求职过程中常见的诈骗陷阱和相应预防措施,帮助大学生们提高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常见诈骗陷阱
01招聘骗局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虚假招聘信息、虚高职位等手段骗取大学生的信任。他们可能通过短信、电话或网络等方式与大学生联系,声称有高薪职位或特殊机会,诱导大学生前往面试或参加培训。
02培训诈骗
一些培训机构以各种借口要求大学生参加培训,并收取押金或培训费用。在收取费用后,这些培训机构往往就会消失不见,让大学生遭受经济损失的同时,也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03兼职诈骗
一些诈骗分子打着高薪兼职、点击鼠标就赚钱、刷单返现等新型模式进行诈骗。其特点是门槛较低,号称轻松兼职、薪酬丰厚。
04虚假招聘网站
一些虚假招聘网站利用大学生的求职心理,发布虚假的招聘信息,诱导大学生填写个人信息或提交简历。这些信息可能被用于不法目的,如身份盗用或电信诈骗。
05冒充招聘人员
一些不法分子冒充招聘人员或公司内部员工,通过电话、短信或社交媒体与大学生联系,声称提供特殊机会或内部推荐岗位,诱导大学生缴纳保证金或提供个人信息。
06传销陷阱
传销是指组织者或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其缴纳费用或者以购买商品等方式,取得加入或发展他人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传销一般以亲友极力推荐的途径传播,基本都以轻松赚大钱、无需面试直接上岗为噱头。传销面试或工作地点都比较偏僻且转换频繁,公司业务不能清晰说明。
07合同陷阱
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个别用人单位为降低用人成本、规避用工责任而侵犯高校毕业生合法权益。有的仅签订《就业协议书》,或以谈话、电话等口头形式约定工作相关事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有的合同内容简单,缺少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工资、劳动条件、合同期限等具体内容。有的以少缴税款为由,同时准备两份不同薪资的“阴阳合同”。有的包含“霸王条款”,要求几年内不得结婚、无条件服从加班、试用期离职不结算工资等。
08试用期陷阱
有的用人单位超过法定上限约定长时间试用期,或者重复约定试用期。有的用人单位以试用期为由,支付工资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或者不缴纳社会保险。还有的用人单位为了降低用人成本,大量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试用期约定较低的工资,等试用期结束后,便以各种理由解聘,“假试用,真使用”。
预防诈骗措施
提高防范意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保持警惕,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对于那些要求低门槛、高收入的职位要特别小心,要先了解当前岗位的市场薪资水平,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的往往是陷阱,也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和诱惑,同时注意个人信息安全,不要轻易泄露银行卡、网银、支付宝等密码信息,更不要随意打开陌生网址链接。
验证招聘信息真实性:在看到招聘信息后,可以通过查询公司官网、向招聘机构咨询等方式确认招聘信息的真实性。不要轻信虚假信息或电话,避免盲目投递简历。
选择信誉好的公司:在面试前,可以通过网上搜索、询问校友等方式了解公司的信誉情况。选择信誉好的公司进行面试和求职,避免落入诈骗陷阱。
保护个人信息:在求职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不要随意向陌生人透露个人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如有必要提交个人信息,应选择正规渠道进行提交。
注意求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在求职过程中,如遇到以下异常情况,应提高警惕并及时报警或向相关部门投诉:
(1)要求缴纳保证金、培训费等费用;
(2)要求提供个人隐私信息;
(3)声称有特殊渠道或内部推荐机会;
(4)诱导前往非正规地点面试等。
结语
大学生求职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警惕和提高防范意识,预防诈骗陷阱。通过分析常见的诈骗陷阱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帮助大学生们提高防范能力,顺利度过求职就业阶段。
声明: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