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历史上被妖化的六大人物:妲己、潘金莲、武大郎、诸葛亮、刘禅、秦始皇,谁是最惨的?

时间:2024-02-20 编辑:小杨带你看世界❀ 浏览:0

  历史上被妖化的六大人物:妲己、潘金莲、武大郎、诸葛亮、刘禅、秦始皇,谁是最惨的?在历史上有这六位人物,他们有的被妖化成为反派人物,有的人被认为是“神人下凡”,有的更是被黑到跳进黄河都洗不清。其中妲己已被黑了上千年,第一名更是被黑的最惨。那么,他们都是谁呢?下面和怪柴网小编一起来看看相关内容。

  1、妲己成“狐狸”

  妲己,一个深入民心的名字,一提到她,许多人脑海中先出现的就是“狐狸”这一形象。但这一形象的产生,其实是后人对她的文学想象,我们不妨来看看历史上真实的妲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image.png

  根据《尚书·牧誓》的记载,妲己原是有苏氏的女儿,在帝辛征服有苏氏后被纳为妃子。

  周武王讨伐帝辛时的檄文《牧誓》中提及“唯妇人之言是听”,可能带有夸张之处。在距商朝灭亡800多年后成书的《吕氏春秋》中,妲己被赋予了更多罪状。妲己被妖魔化的过程,也许始于后人的文人笔墨。

  对妲己最大的影响无疑来自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书中将妲己描绘成一个本性善良的狐狸,目的是迷惑帝辛使商朝灭亡。正是这部小说将妲己塑造成一个十足的祸国妖女,对后世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总之,妲己被塑造成“狐狸”,反映的更多是各个时代的社会思想倾向和文学创作手法,而非历史事实。

  2、潘金莲成了坏女人,武大郎成了矮穷挫

  据记载,武大郎本名武植,身高达七尺,相貌英俊非凡,他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母早逝,自小家境贫寒,却凭借聪颖过人的才华,刻苦攻读,后来高中进士,成为一位才学兼优的成功人士。

image.png

  武植考取功名后,被分配到山东阳谷县任县令,他为政清明,深得民心。他的妻子潘金莲是一位大家闺秀,有见地有修养,对武植爱屋及乌。这对恩爱夫妻育有四个儿子,都是读书人,二人感情非常好,共同经营家业,被视为村里的楷模。

  武大郎有一位名叫黄堂的朋友,这个黄堂性格刻薄,嫉贤妒能,年少时他家境尚好,曾经资助过贫困的武大郎。但后来黄堂家道中落,他就前去投奔武大郎,希望得到帮助,武大郎对他还是一视同仁,没有特殊照顾,这令黄堂很不满。

  后来黄堂的房子失火烧毁,武大郎默默地派人帮黄堂重新建造了房屋,却没有告诉他是自己帮的这个忙,想给黄堂一个惊喜,谁知黄堂越想越气,觉得武大郎忘恩负义。于是黄堂四处散布谣言,说武大郎夫妇忘恩负义,后来黄堂邂逅了西门庆,西门庆曾经作恶多端,被县令武大郎惩治过,一直对武大郎怀恨在心。

  两人一拍即合,编造谣言诋毁这对恩爱夫妻。西门庆故意污蔑自己是潘金莲的“小三”,和黄堂编造花边新闻,到处传播,这些谣言迅速传开,夫妻二人名誉扫地。

  数年后,施耐庵根据这些谣言,将故事写进《水浒传》,让武植和潘金莲的污名更广为流传。从此,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形象就被严重污蔑了,几十年过去,施耐庵的后人终于调查清楚了真相,知道这只是黄堂和西门庆的陷害。

  他特意为武大郎夫妇写下了道歉信,前往他们的墓前祭奠致歉。可惜,在许多人的眼里,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形象早已变得不堪,这可真是谣言害惨了人啊!

  3、诸葛亮没被黑但被神化了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以聪敏睿智著称,深受后人推崇,但是关于他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

  一方面,有人赞扬诸葛亮忠心报国、智勇双全,这个正面评价源自史书和小说的渲染。

  例如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描写为辅佐刘备、以计取胜的汉室忠臣,他在长坂坡击败司马懿,被描写为“出神入化”。在为孙刘联盟对抗曹操时,他祭风求雨,呼风唤雨般地为孙权提供东南风,助其火攻击败曹军,这些描写无疑将诸葛亮刻画为智勇超群的人物。

  但是,这些评价存在一定的夸大之嫌,比如诸葛亮在长坂坡用计退敌的对象不是司马懿,而是张郃,祭风求雨一事也纯属杜撰。

  细究史料可以发现,诸葛亮的实际军事才能并不如小说所描述的那么出众,刘备去世时,也并未全权托孤于他,可见刘备对他的信任也存在一定限制。诸葛亮北伐的战绩也颇受争议,他多次出兵攻魏,但均未能获得决定性胜利。

  前几次北伐占了便宜,但也付出不小代价,损失了大量将领,晚年的北伐更是以失败告终。姜维接班后情况也大同小异,可以说,诸葛亮的军事成就并不如神话般出色。

  当然,也有人为诸葛亮的北伐正名,他们认为,以蜀汉寡弱的国力长时间牵制魏军,并非全无成效,有学者还分析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意图,认为其打算长期消耗魏国。

  但即便如此,也难掩诸葛亮军事能力被夸大的事实。尽管关于诸葛亮的评价颇多争议,但他并未像东吴的周瑜那样深受污名化。周瑜之所以被丑化,是因为《三国演义》刻意描写他嫉贤妒能、陷害诸葛亮,以衬托诸葛亮的形象。

  相比之下,虽有人批评诸葛亮被神化,但他总体上仍是一个正面人物的印象更深。可以说,诸葛亮确实政才兼优,但也非全知全能,把他描绘成无懈可击的圣人,或轻描淡写成功绩平平之辈,都与史实存在一定出入。

  作为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我们不应将诸葛亮的形象极端化,而应采取平和的态度看待他的成就与不足。

  4、刘禅:一个被黑了1700多年的亡国之君

  刘禅作为蜀汉的第二代君主,继承了刘备的基业,面临魏国强大的军事压力和蜀汉内忧外患的困境。

  但是,他却一直深受“昏庸无能”的评价,如果我们跳出先入为主的观念,放在当时的历史语境里审视,就会发现刘禅是一个务实英明、深谋远虑的君主。

  刘禅年轻时期的经历为他后来的执政打下坚实基础,刘备非常重视儿子的教育,让他“读汉书、礼记”,学习先贤之道,以备继承大位。诸葛亮也曾评价刘禅“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这表明刘禅受到良好教育,有才干和品德。

  刘备临终时托孤给诸葛亮,也是考验诸葛亮的心意,并非看轻刘禅。诸葛亮辅政期间,刘禅对他给予极大信任和支持,二人关系密切如父子。刘禅不插手军国大事,让诸葛亮全权处理,使蜀汉国力渐盛,刘禅也深谙人情世故,安抚群臣,维持朝堂稳定。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平稳处理了权力交接,没有爆发政变,可见他善于平衡各方势力。北伐失败后,刘禅采取守势,使国家安定发展,他没有像小说所写沉湎声色,而是辛勤处理政事。

  面对日益强大的魏国,他减轻徭役以安民心,刘禅晚年重用黄皓,也是迫于无奈,并非昏庸。最后,刘禅主动投降,保全了蜀汉文化,使大批百姓免于战祸,这一英明决定体现他深谋远虑的政治智慧。

  可以说,正是有了刘禅40余年的稳健统治,蜀汉才能在历史上确立其不可磨灭的地位。所以,刘禅并非传统印象中的庸懦之主,而是一个充满政治智慧的君主。他确保了蜀汉的安定统治,对维系国家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5、千古一帝秦始皇,历史上被黑得最惨的人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混战,各国都想完成统一大业。在这场纷争中,秦国经过秦孝公、秦庄襄王等一系列英明君主的积累,国力日盛。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即位后,命王翦击灭了西周最后一个诸侯国齐国,完成了秦朝的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国。

  秦始皇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废除了列国的度量衡制度,实行了车同轨、书同文、货币统一,消除了各国之间的界限,促进了交流,此举被后人誉为“统一六国,成就大业”。

  他还修筑长城,连接旧有的战国烽火台,形成了万里长城雄踞边疆,修建驰道沟通全国各地,修建灵渠引水入城,在当时是极其宏伟的工程。但是,秦始皇的作为也招致了批评,他下令焚烧诸侯国的历史典籍,坑杀了许多术士和反对者。

  他修建阿房宫时,动用数十万民工,导致劳民伤财,他在自己死后要营建规模巨大的陵墓,继续劳民损财,这些行为让后人诟病。

  秦始皇去世后,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秦朝在建立仅15年后就灭亡了,这也被视为秦始皇苛政的恶果。汉朝取代秦朝后,史官们大肆批评秦始皇是暴君,将秦朝视为残暴之代。

  不过,历史往往由胜利者书写,这些记载不免存在片面之词。更为审慎的历史学家也注意到,秦始皇并不是完全的暴君,他曾重用失误的李信,没有加害功臣,这都显示了他是一个明智和宽厚的君主。

  即使按当时的标准,秦始皇的作为也不应简单地归为暴政。可以说,秦始皇既有建树,也有过失,一个历史人物很难用简单的褒贬来概括。特别是对于开国皇帝这样的人物,功过自有公论。

  现代人判断历史,更需要摆脱先入为主的观念,以开放、理性和审慎的视角,在历史的坐标上定位这个功罪参半的人物。

声明: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