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能静居日记的作者是 能静居日记全文阅读

时间:2023-05-18 编辑:有一个姑娘 浏览:0

  能静居日记的作者是能静居日记全文阅读?作为曾国藩最重要的幕僚之一赵烈文,在其身后留下的二百多万字《能静居日记》,从咸丰八年(1858)到光绪十五年(1889),跨度长达三十二年,记录了赵烈文从二十七岁到五十八岁的人生重要历程和那个纷乱复杂的乱世的重要事件。bce959f32dbfcea7952663b51214e59f_745b2d879493e9d0.jpg

  曾国藩

  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后的荣光。

  曾国藩有着一系列无比辉煌的头衔:文至武英殿大学士、谥号“文正”,武至世袭罔替一等毅勇侯,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学至开创文学流派——“湘乡派”的大宗师,为传统士大夫的完美典范。

  曾国藩

  众多国家社会精英在曾国藩身上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最高境界“内圣外王”的实践方法,曾国藩对于品格的培育、对于道德的修养,不仅仅是曾国藩个人的自我实现,也是拯救苦难中的国家与民族的救世良药。

  高傲的左宗棠对于曾国藩的折服,李鸿章对于老师的崇拜,梁启超专门摘抄了厚厚一大本的曾国藩语录,蔡锷收录了包括曾国藩治军的所有内容,蒋介石永远在床头放一套曾国藩家书,毛主席早年唯一崇拜的对象,更别说曾国藩对其他人的影响。曾国藩在那个时代可以说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现象,一种叫做“曾国藩热”的现象,这足以说明曾国藩对于近代中国的影响之大,之巨。

  “公治军,谋定而后动,折而不挠,重如山岳。诸将化之,虽离公远去,皆遵守约束不变。”——李鸿章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左宗棠

  “当时七八省政权皆在掌握。凡设官任职,国课军需,悉听调度,几若全国听命于一人。顾虽如是,而从不滥用其无限之威权。”——容闳

  容闳

  “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毛主席

  毛主席

  “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蒋介石

  而曾国藩的形象到达巅峰的是民国赵尔巽《清史稿》对曾国藩的评价:“凡规画天下事,久无不验,世皆称之,至谓汉之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无以过,何其盛欤……中兴以来,一人而已。”

  “汉之诸葛亮、明之王守仁”和“一人而已”的评价已经将曾国藩捧上了神坛,曾国藩已经从人转变为圣。

  曾国藩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说明在曾国藩身上的确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为官之道、修德之法、治军之术、理国之谋、治家之方等等。

  但是,种种耀眼璀璨的光环依然不能遮掩这位“近代第一完人”的心狠残暴。

  曾国藩对于农民起义者与无辜老百姓犯下的种种罪行数不胜数。种种史料也有记载。2f12fe0f4f943801b67b3c9086b10fce_f9198618367adab43659bfb98ad4b31c8601e4bb.jpg

  《曾国藩奏折》

  曾国藩上奏朝廷的各种奏折,充斥着这位侩子手的残忍。比如“各营生擒逆匪一百三十四名,仅予枭首不足恨,概令剜目凌迟”、“杀之以祭壕头堡阵亡将士,诸勇犹痛憾切齿,争啖其肉”、 “生擒老贼二百二十一名。每生擒一贼,辄剖肠,B皮挂树,磔石,见者无不凛凛”等等,读起来不觉让人毛骨悚然。

  《曾国藩家书》

  咸丰十一年(1861年)6月,曾国藩对自己的沅弟、季弟说过这样的话:“既已带兵,自以杀贼为志,何必以多杀人为悔?此贼之多掳多杀,流毒南纪,天父天兄之教,天燕天豫之官,虽使周孔生今,断无不力谋诛灭之理。既谋诛灭,断无以多杀为悔之理。幅巾归农,弟果能遂此志,兄亦颇以为慰。特世变日新,吾辈之出,几若不克自主,冥冥中似有维持之者。”

  “自以杀贼为志,何必以多杀人为悔”这句话成功的阐释了何为“一将功成万骨枯”,何为“胜利者脚下铺满了失败者的尸骨”的血色涵义。

  《能静居日记》

  赵烈文曾为曾国藩的幕僚之一,他写的《能静居日记》是了解曾国藩与湘军的第一手客观史料。

  他记载过曾国藩指挥过湘军进行的大规模屠城有三次:1)咸丰八年(1959年)4月,湘军攻破九江,李续宾血洗九江,屠杀九江城中二万余人;2)咸丰十一年(1961年)8月,湘军攻破安庆,屠杀数万军民;3)同治三年(1964年)5月,曾国藩曾国荃率领湘军吉字营攻破太平天国大本营——天京,这次屠城史无前例,惨烈程度不忍卒读。

  “逆目张朝爵、叶矮子不知下落,陈某、吴某皆死,杀贼凡一万余人,男子髫趾以上皆死,各伪官眷属妇女自尽者数十人,余妇女万余俱为兵掠出。房屋贼俱未毁,金银衣物之富,不可胜计,兵士有一人得金七百两者。城中凡可取之物,扫地而尽,不可取者皆毁之。”

  “计是役前后阵诛贼不计外,其夏间鲍军门攻破援贼刘玱林,降者四千余,疑其内应,尽杀之。”

  “自四月至今,城外各贼营,陆续来降亦皆戮死,又八千余人。”

  “今城陷复杀贼及万,共死三万余人。军兴以来,荡涤未有如是之酷者矣。”

  “闻收城之日,五鼓攻陷,杀戮至辰已,时城中昏昧,行路尚须用烛,至今阴惨之气,犹凝结不散,尸腐秽臭,不可向迩。”

  这些记载,字字句句都是鲜血铸成的,曾国藩在天京屠杀了至少10万余人,足以说明曾国藩的决绝狠厉,也体现了湘军的本质,因为湘军本来就施行的是以战养战策略,湘军的军费、官兵的私财基本都是从百姓的抢掠中获得的,所以屠城和抢劫是湘军的本性决定的,而一支军队的性格与精神与这只军队的首位军事统帅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湘军的本性很多都是曾国藩个人思想及行动的体现与表达。

  而事实上,曾国藩认为屠城只是小事耳,为大事者,不拘小节,在他眼里,天京的百姓被太平天国统治了十几年,都是太平天国的死忠分子,都是我大清国的刁民,杀光了最好,还节省了粮食。再说了湘军都是同乡子弟,抢一点回去建设家乡也是极好的。

  天京城破

  他不是没有从太平天国统治下的百姓的角度考虑过问题,但是他的欲望压制了他的理智,在他看来,太平天国统治下的百姓不管生活的苦不苦都是太平天国的走狗,都是狂热信徒,都是造成湘军伤亡的潜在者,为了保险起见,只能进行大规模屠杀。

  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前期的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声势如此浩大,不是因为洪秀全的宗教信仰,而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农民对于清王朝的绝望,以及对于太平天国的口号、《天朝田亩制度》和圣库制度的憧憬与向往。

  他更不知道也更不想知道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清王朝军队和湘军的强大,而是千千万万的中国农民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望。b2bd22b88ecc95d1ff3ba7e6321fef14_d4628535e5dde71166eee40ca6efce1b9d166108.jpg

  太平天国被自己打败的地方远远比被清军以及湘军打败的地方要多得多。

  有人说近代战争指挥官们如何对待敌方俘虏,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程度,也最能看清这个人的真实本性。

  曾国藩曾经想做一位真正的“君子”,但是现实是他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他对太平天国战俘和百姓的血腥屠戮和纵容湘军进入天京之后的疯狂的烧杀抢掠以及大屠杀等等残暴行径都可以看出在他满口仁义道德、满篇道德文章之下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残暴酷杀之人,曾国藩的灵魂被撕裂了。

  曾国藩和湘军标榜自己是为保卫中国传统文化而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捍卫者",但是最终却成为一群屠杀农民的刽子手,一群用百姓尸体为自己的官位做铺垫的嗜杀者。

  “无边浩劫,谁实酿成,闻之非痛非悲,但觉胸中嘈杂难忍而已。”

  是啊!无边浩劫,人间地狱,为谁开启?仅仅只是哀叹湘军的烧杀抢掠和太平天国百姓的无辜吗?

  曾国藩是有名的理学家,座右铭是“君子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而他的功绩却来源于对农民起义的镇压与对农民大规模的屠杀。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冲突撕裂着这位所谓的“圣人”,到了晚年的曾国藩,几乎终日活在惴惴不安的痛苦之中,饱受心灵的痛苦与折磨,难道不是另一种“无边浩劫”,不是另一种“人间地狱”吗?

  大屠杀

  世人皆学曾国藩,却不知曾国藩那巨大的名声就是来源于曾国藩最厌弃的功业,如果不是他创立了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天下有几人会注意他的品德、他的文学、他的思想、他的家庭教育,他的种种一切都来源于自己所憎恶的功业的衍生品,而他那撕裂的灵魂却从没有人注意。

  曾国藩的一生,可悲可叹可怜,岂不哀哉?

声明: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